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夏景林教授临床科研团队首创的肝癌 “鸡尾酒疗法”给无法手术的中晚期患者带来新希望。相关论文近期刊登在《转化医学杂志》(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期刊审稿人给予高度评价:“该团队文章首次提出TCC鸡尾酒疗法,具有科学和社会价值,该研究可以让中晚期肝癌患者尽早受益。”
夏景林介绍,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约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丧失手术机会,目前常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效果有限,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约15个月。虽然靶向药和免疫治疗可延长生存期,仅20-30%的患者有效,且副作用大、易耐药、费用高。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迫切愿望。
经十多年探索,夏景林教授团队创新提出“TCC鸡尾酒疗法”,即在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同时,口服三种普通、且容易获得的药物即可。
展开剩余62%为验证“鸡尾酒”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夏景林临床科研团队启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他们将72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TACE+TCC鸡尾酒疗法,另一组只接受TACE治疗。两组均进行长期跟踪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估。
结果证实:TACE+TCC鸡尾酒联合治疗组有四大优势,一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1年期生存率为83.2%,2年期生存率为63.1%,3年生存率为37.7%;而TACE单纯介入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3%、30.1%、18.1%;二是TACE+TCC鸡尾酒联合治疗组安全性好,与单做介入相比,副作用没增加;三是费用低,减轻了患者负担,每月药费仅数百元,不到靶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免方案的十分之一;四是方便,鸡尾酒疗法只需口服,无需如免疫治疗3周静脉注射一次等。
夏景林称,“鸡尾酒疗法”的理念最初用于艾滋病治疗,核心是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作用相加、副作用相抵。
“TCC鸡尾酒疗法”中的三种药物分别是沙利度胺、卡莫氟和复方斑蝥胶囊联用。
沙利度胺属老药新用,最初用于孕吐,后发现具有调节免疫和抑制肿瘤血管的作用,类似目前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
临床科研团队发现如以持续、低剂量口服卡莫氟给药方式,可持续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同时显著降低传统化疗常规剂量的毒副作用,对体弱、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尤其适用。目前,该模式已应用于多种癌症治疗。
复方斑蝥胶囊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抗癌中成药,团队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它具有治疗肝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作用,并发现该药还可有效缓解其他药物的副作用,如沙利度胺导致的便秘。
“鸡尾酒疗法”的三药连用发挥了“靶向、免疫、化疗、中药”四种作用,实现“各显神通,取长补短,协同作战,高效低毒”的目标,体现“老药新用、化疗巧用、靶免联用、中西结合”四大理念。与介入治疗联合使用,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个高效、低毒、经济、方便的“中国方案”。
原标题:《肝癌“鸡尾酒疗法”给中晚期患者带来新希望,上海中山医院首创疗法》
栏目主编:樊丽萍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闻佳 通讯员 孙国根
发布于:北京市658金融网配资-股票杠杆的平台-新手炒股配资平台-股票日内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